前段时间,果果的宝宝头上长出了几颗红疙瘩,她以为被什么小虫子咬了,起初没太在意,以为第二天就会好。
谁知,随后的两天内,宝宝的头上、脸上、手上、脚上到处都长出了这样的红疙瘩,她赶紧带着宝宝到附近的诊所看病,医生给她开了药,让她回去坚持按时给宝宝擦,但是,擦了几天,宝宝的红疙瘩依然没有好,还越长越吓人了。
最后果果就带着宝宝,医院皮肤科的号,请医生帮忙看看。
皮肤科副主任看见患儿的每个红疙瘩都有绿豆大小,晶莹透亮,疱顶有一针尖大小的黑点,水泡的基底部皮肤鲜红。
随后称,宝宝患的应该是丘疹性荨麻疹,不过患病的原因却让果果大吃一惊:螨虫叮咬所致!
果果就非常疑惑,为什么宝宝会被螨虫叮咬呢?家里的被褥一直都有定时拿去晒太阳啊?
医生说,螨虫不是只存在于被褥之中的,很多地方都会有螨虫的身影,可谓是防不胜防!
什么是螨虫
在螨虫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尘螨是大家最亲密的螨虫之一。
平时喜欢聚集在枕头、被褥、毛毯、挂毯、久置的衣物等地繁衍。
它喜欢任何有灰尘的地方,1g灰尘差不多能有~个尘螨,尘螨的适宜温度是17~0℃,适宜湿度是80%左右,它们以皮屑为食。个头很小,就只有0.1~0.5mm,所以吃得很少。据统计,1~1.5g皮屑就能喂饱一百万个尘螨。
据研究统计,床垫使用超过1年且未经过防螨处理,或从未采取任何除螨措施,将会有10万-0万只螨虫。
想想自己的床上有数以百万计的螨虫正在享受“自助豪华大餐”,如人体皮屑、汗水、食物残渣等就起鸡皮疙瘩,这还怎么安心睡个好觉啊?
而且除了寄生在床垫上,它们也会在被子上、床单上、枕头上、衣服上、沙发上、地毯上......甚至脸上繁殖生长,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螨虫!
你的床上有多少螨虫?
一般来说,不进行除螨,在一周的时间内,床上就会出现万只螨虫大军,导致你的枕头、床单、被罩都会沾满污垢,
家里是白色的枕芯,可能会出现黄色的痕迹,就是螨虫在作怪。当然,螨虫不会甘心只在床上,当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它们就会悄悄的侵入你的体内。
晚上洗个澡,舒服的窝进枕头里,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时至少有近0万只螨虫和你同枕共眠。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床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螨虫,“吃你的皮肤碎屑,吸你身体的水分。”
有的妈妈会问:螨虫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和螨虫生活在一起,好像也并没有对我们造成什么伤害和影响啊?
大人皮糙肉厚抵抗力强,对螨虫的感觉不强,可小宝宝却是“细皮嫩肉”、免疫系统未建立完全。
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出现了各种过敏症状,尤其是常见的湿疹,这其中螨虫一定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孩子出现这几个迹象的话,说明床上螨虫成堆!
1、孩子没有征兆地频繁打喷嚏
螨虫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阴暗潮湿的环境,更适合他们肆意生长,他们的生长速度比我们想象中的快很多。
一旦螨虫侵害了孩子的鼻子的话,就会导致他们没有任何征兆打喷嚏。总是感觉鼻子里痒痒的,却看不出来有任何脏东西存在。
这样一来,就可以大致确定为螨虫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因为螨虫趁虚而入,击溃了孩子的免疫力系统,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病症。
2、头皮屑异常增多
很多人饱受头皮屑的困扰,但是头皮屑却是螨虫的最爱,很多小孩子不愿意洗头发,结果身上的螨虫是越来越多,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经常给孩子洗澡洗头,正常情况下没见过两天洗一次头发。
特别是头发容易出油的孩子,最好是一天一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头皮屑,同时也切断了螨虫的口粮,它的数量越来越少。
、背部瘙痒和皮疹
螨虫感染使小朋友皮肤变得粗糙,并伴有瘙痒、脱屑、发红等症状。
孩子皮肤娇嫩,在接触到螨虫过敏源时,易引发过敏性皮炎或荨麻疹之类的皮肤疾病。
螨虫的危害有多大?
1、我国过敏总发病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而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高达60%~70%的过敏原是螨虫。
2、对过敏性鼻炎病人检查过敏源的时候发现,有84.2%的患者对螨虫过敏,儿童过敏比例更是高,达到91.6%。
、螨虫一年四季在室内生活,孩子一生下来就会接触到螨虫,尘螨过敏以青少年居多,统计表明,10%的1到14岁的儿童患有尘螨过敏性鼻炎。
4、尘螨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引起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约50~70%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都与尘螨有关,对儿童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影响尤其显著。
5、国外医学报道儿童对尘螨的过敏率约为26%左右,国内的专门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患儿对尘螨皮肤试验呈现阳性结果。
6、过敏性鼻炎一旦转为过敏性哮喘,严重的就会出现休克等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亿5千万的哮喘患者,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因为过敏诱发的,儿童的比例更高;而我国的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目前也有多万,他们当中有80%都是尘螨引起的。
螨虫对孩子的危害太大了,所以,除螨这件事是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做下去的!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螨虫产生?
1、防螨攻略一:经常通风
螨虫喜欢潮湿、高温、有棉麻织物和有灰土的环境,20~25℃、相对湿度65%~80%,极适宜尘螨的发育及繁殖。所以,干燥、勤通风就是消灭它们最佳武器。
为了彻底防治家庭中螨虫为害,一定要经常打开门窗,坚持通风、透光,特别是在使用空调时就更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
2、防螨攻略二:“湿式作业”清洁方式
藏在床铺、沙发中的螨虫和它的排泄物随着整理房间时有可能飞扬在空中,然后被吸入支气管中,容易引发明显的过敏症状。
打扫卫生时,一定注意要用湿抹布或特制的除螨抹布,养成“湿式作业”的习惯,千万要避免灰尘扬起,减少螨虫借助空气分散的机会。
传统的晒被子可以除螨吗?
很多人提到除螨,首先会想到暴晒,因为通过晒太阳,可以去除被子的异味,让被子变得更蓬松,还有一股太阳的味道,睡起来也更舒服。
但实验证实,被褥在太阳下暴晒6小时只能杀死.8%的螨虫:
在太阳的炙烤下,螨虫自然也是怕的,阳光照射让被子上的水分蒸发,对螨虫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会杀死部分螨虫。
一般在暴晒时温度超过25~0℃,螨虫们会明显不适,超过60℃就会嗝屁,成为干尸。如果温度达到60℃,时间持续10分钟以上,就能彻底杀死尘螨。
螨虫害怕的是高温脱水而不是阳光,
温度没有超过60℃就无法有效杀死螨虫,而且螨虫受到太阳暴晒会跑到被子底层。
螨虫很“聪明”,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就会躲到不那么热的背阳面,或者把自己藏在不热的地方。
这不仅被实验证实,而且相关研究报告也同样指出:即使在烈日下暴晒6小时,螨虫的存活率依然高达96.2%!
因此,螨虫最怕的天敌并不是暴晒!我们需要更科学的除螨方法。
螨虫“最大的天敌”竟不是暴晒?教你放点它,螨虫“跑光光”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其实螨虫最害怕的味道就是中草药味道。因此选择除螨的产品,一定要选含有中草药成分的!
那么今天,小编找到了这款——。
只需往床上随便一放,床上的螨虫们哭着闹着,争先恐后的爬到除螨包中“自杀”。它的除螨效果有多好?别急,让小编给你们介绍介绍。
这个中草药除螨包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里面加入了一种消灭螨虫的活性草药提取物——“植物抑螨素”。
它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将周围10米之内的所有螨虫吸引到药包里。
这种抑螨素,会把螨虫的脑神经先麻醉,再刺激脑细胞直至各神经断开,让螨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防止螨虫交配与繁殖。
24小时后,除螨包里90%的螨虫会脱水死掉。
1、专业配方,除螨效果肉眼可见
这款祛螨包能这么厉害,离不开专业力量+研发经验,
科学配比,使各成分相辅相成,达到超高的除螨抑螨功效!
通过低温萃取粉碎技术,将所有的原材打碎成颗粒,每一包都是真材实料能清晰的分辨出每一味原材!
至于效果如何,直接看实验:
把除螨包置于床垫,第2天用测螨剂检测
螨虫数量从2只降到20只
祛螨“战斗力”爆表!
为了检测产品的驱虫能力,对8个不同卫生状况的家庭进行了长达天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虫类数量均下降80%以上!
2、纯植物萃取,除螨率高达97%
它精选了多款被称作“螨虫杀手”的草本植物,不含化学成分!对除螨的效果那是非常棒的!
市面上除螨贴良莠不齐,很多产品的除螨效果都是微乎其微,但是这款云南本草除螨包却是为数不多的良心产品,经过严格的质检,除螨率高达97%。
小小一个除螨包为啥能达到这么好的除螨效果,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款除螨包采用草本植物成分萃取,添加了艾草、苦参、百部、薄荷等抑螨抗螨提取物。通过“除螨部曲”实现诱螨、困螨、杀螨一步到位。
艾草,具有特殊的草本清香,能够诱惑螨虫进入除螨包。
苦参,是中草药中杀虫止痒的名药,用来泡澡不仅能清除体表螨虫,还能缓解腰冷脚弱、关节炎的症状。
百部,也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之功效。
薄荷,含有薄荷油、薄荷醇等容易挥发的物质,能驱散蚊虫。在其他植物与其靠近时,可以其他植物吸引蚊虫,同时可以灭jun消du。
物超所值,这些场合都能用
在这些地方一放,60天内每天24小时不间断除螨。
除螨包的使用范围也超广:地毯、沙发、宠物窝、窗帘、毛绒玩具都可用,轻轻一放,就能轻松除螨。
将除螨包放置于被单和枕头下,24小时不间断除螨,真正体验舒适洁净。
不用晒,不用洗。只放上一个除螨包就能消灭螨虫,螨虫没有了,睡起来干燥又舒坦。
客厅沙发、地毯、宠物窝,这些地方往往一年也洗不了一次,是螨虫的集结地,可以放上一包在沙发上或者垫子下,享受无螨环境。
家里的抽屉和衣柜,也是螨虫生长的重灾区,一定不能落下。
另外,它还一包多效,不仅可以干用,还可以“湿用”哦~
将除螨包浸泡温水,可以用来洗头发,泡澡,可有效清除皮肤以及头发里的螨虫。
螨虫一日不除,皮肤就一日不得安宁,瘙痒、痘痘、头皮屑,各种烦恼都会找上你。
不过现在有了这款,家里角落随手放一个,螨虫自动消失!
现在小店做活动,每盒10包装!买2盒送1盒!买盒送2盒!买5盒送5盒!
1包能用60天,折合每天只要几分钱,就能保护全家人的健康!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