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锂电池,提起割草机往茶山走。太阳明晃晃的,地上有零星滚落的板栗。秋天,板栗长刺的壳炸开,栗色的板栗仁从树上掉下来,山上没见到人拣板栗了。人们忙着挖天麻,好多天没见到人在路上行走。
去茶山的路上长满草,打破碗花开着红花,紫菀和香青开着白花,千里光开着黄花,败酱也开着黄花,菊花还没有开,只长出密集的小花蕾。年都对收获没抱什么希望,说是今年活下来就不错。实际森林中没见到什么疫情,只看外面的消息。村里人感觉外面跟我们是两个世界,略微关心的人劝我不要出山,说外面好危险。意思说你住在我们村很安全。村医生卢有财说得特别响亮,还是我们这里好吧?他负责村里的防疫工作。
边走边用电动割草机将路边的草割去一些。草类真的肯长,山体上被草挤得满满,就是偶尔露出地表的岩石也布满苔藓,苔藓上面生长费菜和石韦。这是一个宏大的微观世界,具体到一座山上有多少草种,我没法统计。初来神农架的时候,雄心勃勃,打定主意要把森林的树和草认全了。那时候,用网卡上网,五分钟也打不开一个网页,抱着一本《竹溪植物志》对照认植物。
竹溪离这里不太远,植被近似,《竹溪植物志》对我相当有用。现在智能手机下载一个“行色”软件,可以认出好多植物。准确度也快达到百分之五十了,我这样认为。感觉它与人工认植物类似,没有花果的植物,它也会弹出一句:你把我难倒了。但总体来说,它对人认植物相当有帮助,常见植物的判断不存在多大问题。
人类进入到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知识的分享达到空前。十年前跟在植物学者后面苦巴巴讨教情形如同相隔一个世纪。不过,我还是庆幸当年的努力,那时候的打下的基础使得今天借助植物软件认植物轻松多了。每当“行色”给出几个答案供选择的时候,我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
偶尔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gj/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