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摄于长沙)
本品为蓼(liǎo)科植物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万病回春》,因其茎呈方形,如多茎联合排起,则光滑似木板,故名“杠板归”,又称“扛板归”。
NO.1前人经验
1
明?龚廷(tíng)贤?《万病回春》记载:“蛇咬伤。……又宜白芷为末,麦门冬汤调服立愈。又宜扛板归不拘多少,其药四五月生,至九月,见霜即无叶,尖青如犁头尖样,藤有小刺,有子圆黑如睛,味酸;用藤叶捣汁,酒调,随量服之,用渣搭伤处立愈。”
杠板归(摄于长沙)
NO.2功效主治
杠板归,酸,微寒。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
1
清热解毒:本品酸而微寒,适于热毒壅滞之咽喉肿痛、疮痈肿毒,尤宜于毒蛇咬伤。
2
利水消肿:本品可用于水肿尿少、湿热泻痢。
3
止咳:本品微寒,入肺经,适于邪热壅肺之咳嗽、小儿顿咳。
用法:15~30g,煎服。外用适量,可煎汤熏洗。
药食同源
杠板归嫩叶,可煮汤、煮粥、煮面食、煮火锅,每次鲜品20~50g,味酸、柔和可口。
杠板归(摄于长沙)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杠板归含有黄酮、蒽醌、萜类、酚羧酸类化合物,有抗病毒、抗氧化、抑菌、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杠板归饮片(摄于贵州凯里)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马建立.新鲜中草药菜疗指南[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8.
徐丽丽,徐一,郭秋言,周赛,雷志钧.杠板归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3(24):-.
音频:连翘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谢谢聆听,谢谢阅读,谢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jj/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