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节父吟》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本诗全名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这是诗人张籍写给藩镇李师道的一首诗。中唐以后,大唐王朝逐渐走了下坡路,尤其藩镇割据,已经逐渐危及国体。李师道正是其中之一,任平卢淄青节度使。为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就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甚至逼迫一些文人和中央官吏,为己所用。张籍由于表现突出,被李师道看上了,李师道想让他归附自己。但是,李师道错打了算盘:张籍是忠心爱国,主张国家一统,反对藩镇割据的。面对李师道的拉拢,张籍只能婉拒。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他。这首诗表面上描写的是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好像是在说爱情。但其中的深意是告诉李师道,自己是忠于朝廷的,不愿意和你们这些藩镇高高官同流合污——事实是在表心迹。所以,尽管本首诗太适合表达爱情了,但它根本就和爱情没有半毛钱关系!借忠贞情表明心迹02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据史料记载,天宝末年(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时,王维的好友李龟年曾流落江南,并多次演唱此诗。值此时局动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之际,王维与好友李龟年不得已而分别。此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惆怅无奈之际,只能作诗一首,寄托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本诗是怀念友人,寄托对朋友的相思之作,也和爱情无关。或许是因为“红豆”之故,人们都愿意用此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借红豆相思念珍重友情03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在学道期间,曾经有过一段不能被外人知道的恋情。但越是这样,他内心深处的爱潮越是无法排遣。于是,他就以诗寄情,写了很多首以无题》为题目的诗篇,大多抒发爱恋之情(本诗是其中一首)所以,这才是写爱情的诗篇。然而如今,尤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却被用来形容教师的崇高和伟大!——虽然用的也算贴切,但终究是断章取义,并非作者本意。相见难别亦难苦之恋04
《遣悲怀》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首诗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妻子而作的,也能称之为一首悼亡诗。诗人通过写在原配妻子去世后,日常生活中因为睹物,睹人而引起哀思的几件事,表达对曾经和自己同贫贱,共患难的妻子的哀思。从诗句中,我们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是如何之真,又是如何之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现在,很多人都把“贫贱夫妻百事哀”理解为:贫穷困苦的家庭,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事光顾。这是一种错误的,狭隘的阐释——既曲解了诗的本意,也是对相对贫困家庭的不尊重,不理解,是不可取的。睹物思亲悲从中来05
《蝶恋花·春景》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是苏轼被贬任密州太守时所作。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眼中的美丽春光被他当成了抒发郁闷之情的道具。于是,一首伤春佳作横空出世。这首词写春景清新婉约,同时又景中有情,景中有理,既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也委婉地说出了自已不为人知的烦恼。但是,从写作背景分析,本首诗绝不可能是一首有关爱情,有关相思的词。虽然有“天涯何处无芳草”和“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句子,这也不是苏东坡对某位“佳人”的什么寄托,只是在自己仕途不如意之时所发出的感慨,一首很好的婉约词。悲秋伤春文人常情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是真的吗?我的回答是:确实如此。而且,不仅仅只有这五首,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当然,古诗新解,有时候“误做他用”,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