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里光 > 千里光性味 > 正文 > 正文

每天学习一种中草药鸭跖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4 21:45:52

鸭跖草别名:

鸭脚掌、鸭食草

竹叶菜、鸡舌草

蓝花菜、翠蝴蝶等

植物识别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微被毛,下部光滑,节稍膨大,其上生根。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1.5~2cm,基部下延成膜质鞘,抱茎,有缘毛;无柄或几无柄。聚伞花序有花1~4朵;总苞心状卵形,长1.2~2cm,边缘对合折叠,基部不相连,有柄;萼片3,膜质;花瓣3,深蓝色,有长爪;雄蕊6,3枚能育;子房卵形,2室。蒴果椭圆形。花期5~9月,果期6~11月。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

中药识别

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来源: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

选购贮藏:以色黄绿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90g。

用药禁忌: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常用附方

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流行性感冒:鸭跖草30克,紫苏、马兰根、竹叶、麦冬各9克,豆豉15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外感发热,咽喉肿痛:鸭跖草30克,柴胡、黄芩各12克,银花藤、千里光各25克,甘草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年)

③治高热惊厥:鸭跖草15克,钩藤6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④治喉痹肿痛:鸭跖草60克。洗净捣汁,频濒含服。(《江西草药》)

⑤治赤白痢疾:鸭跖草15克,竹叶9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药》)

⑥治小便不通:鸭跖草30克,车前草30克。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高血压:鸭跖草30克,蚕豆花9克。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xw/6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千里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