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里光 > 千里光性味 > 正文 > 正文

每周社评五碳中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19 15:27:49

年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今年重点任务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就相关问题广泛建言献策。为了了解大学生党员对“碳中和”的基本看法,促进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林统学生党支部于年5月22日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线上社评活动,进行交流讨论。

各党小组对汇总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在认真地思考和剖析后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主要针对为什么提出“碳中和”、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及实现“碳中和”的做法这两方面进行理解与交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碳中和”相关知识,我们还邀请到统计系陈文汇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进行评述和总结。

第一党小组

林经17鞠家宁:

自年9月22日始,中国政府就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度争取在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飞速发展历经了许多次的城市化建设改造,从工业化时期到城市化时期,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发展虽然逐渐向好,但是所产生的污染排放俨然不容忽视。当下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势非常急迫,每个国家都开始倡议环境的保护和新能源的开发,无论是对于全世界的自然形势而言抑或是中国本身而言,选择“碳中和”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也是为了同世界更好的发展。

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比如,使用布袋购物,并循环使用;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尽量节约利用水;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出行尽量步行、骑单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统计19陈浩翔:

我认为提出碳中和是为了让二氧化碳“收支相抵”,减排减碳能降低温室效应等不利于环境的因素影响,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通过碳中和相关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中国能源体制加速转型,推动创新技术研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让我们能在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抢占先机,这样在经济上也能取得一定的发展。

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高,经济体量巨大、人口众多,实现碳中和不可能一蹴而就。为实现碳中和,我们不仅要依靠现有技术,还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通过新技术来更高效地解决减排减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绿色出行,选择骑行或者公共交通工具,还有做好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等工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梁希周芷宇:

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首先指向了能源革命,近年来,能源低碳化、无碳化已是国际大趋势,碳中和的目标将直接促进我国新的能源体系构建和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有力减排和能源减碳,也将与“蓝天保卫战”协同推进,未来,我们将迎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此外,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也将彻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手关灯,让节约用电成为习惯;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真正做到绿色出行,这一些都是我们为降低碳排放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引导,以扩大碳达峰、碳中和的社会影响力。全社会动员起来,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让绿色低碳成为共识。

第二党小组

梁希姜珊

为什么全球主要国家都提出要实现“碳中和”?究其根本,是出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考量。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碳中和”也意味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粗放进一步走向精细;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高碳发展模式,走向“低碳绿色”,由资源驱动转变为由科技驱动,社会也将进一步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必须依赖技术创新,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找到更合适的清洁能源,把清洁能源的价格降低。

实现“碳中和”,进入“零碳”时代,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到企业具体执行、个人身体力行全方位的努力与合作。其中,政府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包括对新技术的支持、研发的投入、增加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既要推动技术,也要打开市场,同时要辅以政策保护。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主要是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使用清洁能源、使用电动汽车、食用人造肉等等。

统计19张健

近年来我国产业发展明显是按照碳中和这条路线走的,无论是发展新能源车、风能太阳能光伏,还是从年供给侧改革。实际上都是全球碳中和大趋势。近期大宗商品大涨,碳中和再次被诸多机构理解为第二次供给侧改革。实际上这种理解存在一点泡沫成分,碳中和能够限制各个工业领域还很久远。在此之前应当先建立好全国整个碳中和管理系统。据多方新闻报道全国碳排放权益交易所务必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这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全球联动性金融品种势必将推出。而且预计比主板注册制、和央行数字货币来的都要快。资本市场每一个新事物发现总是令人心潮澎湃,好似哥伦布再次发现了新大陆,新的金山银山。不曾想又是一个制造泡沫的开始,在新能源发展迅速的今天,以德国等欧盟国家为代表的49个国家实现碳达峰。全球碳中和趋势已经开启加速,我国碳金融品种即将推出,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三党小组

统计20曲睿捷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会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骤然变化,而走向灭绝。温室效应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断升高的气温呼唤更环保、更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第三次能源革命将在未来30年间席卷全球,催生以绿色和智能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口,我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必须行动起来,减排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实现碳中和便是其中的最优解。

一、为什么提出碳中和

一是在国际竞争中的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重质而非量的阶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单纯的只追求经济增长的数字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更重要的是结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抓住全球产业升级的机会,引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实现从世界工厂到产业和技术中心的华丽转型。能源革命是未来20年甚至50年世界产业升级和科技竞争的主旋律。可以说,谁在这一轮产业升级中占据主动权,谁就能在世界产业链中占据上游,接过引领世界的接力棒。

二是本国产业升级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高碳排放的前三大行业分布是:电力与供热占比51%,制造与建筑业占比28%,交通运输业占比10%。尤其是电力和建筑业的碳排放占比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因此,要想实现碳中和,就务必对症下药。通过确立碳中和的目标,用政策倒逼产业升级和改革,推动技术和创新研发,促进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让国家在新能源领域抢占先机,拔得头筹。

三是碳中和是政治博弈。目前,占世界GDP总量75%和碳排放65%的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可以说碳中和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世界强国追逐的竞赛。因此,适时提出碳中和的目标,表明我们的立场也是对外寻找共识,为在国际上赢得更多话语权做铺垫。我们这次就是要稳准狠的喊出我们的目标,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决心和魄力。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占据舆论的上风。树立大国风范,获得政治伙伴,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的需要。

二、对于实现碳中和的做法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大学生,只要我们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是参与低碳环保活动。积极参与有关低碳环保的知识竞赛、宣传教育、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活动,主动倡导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低碳生活。

二是养成勤俭节约习惯。比如将纸张双面打印,还可以当作草稿纸使用;收集使用过的草稿纸、旧作业本及试卷,送给废品收购人员,让造纸厂重新加工成新的纸张;牢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

三是尽量实现绿色出行。当目的地很近时,骑自行车出行。外出时尽量乘坐公交汽车或地铁。同时楼层不高的话尽量爬楼梯,将步数转化为能量在蚂蚁森林参与植树项目。

四是优先购买环保商品。外出购物时尽量自带购物袋;拒绝皮草及一切动物皮毛服装,保护动物;衣服多选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且优雅、耐穿。

张嘉烔:

“碳中和”一词正在中国快速流行起来。去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争取在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半年过去了,对于碳中和的讨论越来越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xw/8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千里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