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前后,国内养蜂界对中蜂如何夺取高产,曾经有过一番争论。一方认为,中蜂应多分群,小群繁殖,多群取蜜,采取“群多取胜”的策略:另一方则强调要培养强群,走强群高产的技术路子,前者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代表,后者则为国内大多数地区所赞同,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
任何一种高产饲养技术都是和当地蜂种、气候、蜜源相适应的。华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高雨足,年均温一般在18—23%左右,无霜期天以上,以福建漳州为例,全年最冷月1月份月均温l2.7℃,这相当于国内其它地区3月份左右的温度。
华南沿海地区的蜜源春有油菜、荔枝、龙眼山漆;夏有按、乌柏,秋有八叶五加、柃等。其中以荔枝、龙眼、八叶五加蜜的经济价值最高(在广东从化,荔枝、龙眼蜜约占全年产蜜量的60%一70%),因此,荔枝、龙眼、八叶五加蜜是当地中蜂生产的主攻方向。当地中蜂与内地的中蜂也有所不同,其中蜂个体、群势较小,一般只能维持5—6框的群势,分蜂性较强,难于养成强群。
从我们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来看,谚地区绝大多数养蜂者都主张在荔枝等主要蜜源流蜜期前,采取分蜂、换王、小群繁殖等措施,然后以4框左右群势进人荔枝场地(详见原福建龙溪地区养蜂学会年编晌《闽南养蜂》);荔枝、龙服流蜜涌,花期湿热,如群势过强,难压分蜂热,取蜜效果并不理想。广东著名养蜂劳模梁百辑先生也是如此认为,他还认为,当2月初大部分蜂群发展到5~6框时就应分蜂,繁殖群适宜的群势为2-4框,凡超过4框的蜂群就用作分蜂(联合分蜂或补强弱群、交尾群),直到全部蜂场迁去采荔枝蜜数天时为止,然后再组织主副群进行生产。采秋冬蜜时他们同样也主张利用小群繁殖快、育虫强度大的特点以2一3框的群势繁殖,11月下旬换王,使育出的新王刚好迎合鸭脚木(即八叶五加)初期流蜜这套技术的特点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分群小群繁殖,多群大群取蜜”(大群指4—5框蜂),或“三小”饲养法(小群度秋越冬、小群繁殖,小群取蜜)
这套技术的实施,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1)在同一个流蜜期中,至少有一个流蜜期较晚的大蜜源,(2)较晚的大蜜源前期础续有可供繁殖的蜜源,且最早的蜜源与较晚的大蜜源之间有较长的时间,足以使分蜂后的蜂群恢复群势。(3)蜂群繁殖、养王、分蜂期气温较高、气候稳定,有利于蜂王交尾、蜂群繁殖。就华南沿海地区而言,春秋两季气温较高,2月份就可分蜂,利用油菜等春花繁殖,到3月底4月初采早荔枝其大流蜜期可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龙眼花期结束。秋季则利用山区蜜源(山毛榉、柃等),10-11月育王分蜂然后进人冬蜜场地采鸭脚木。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再看内地其它地区的情况,比如贵州,春季油菜2月初前后始花,3月中旬盛花,4月中旬结束。紫云英花期4月上中旬一5月初,但蜂群春繁期寒潮频繁,3月份的平均气温才达11-12℃,蜂群前期繁殖的速度慢。直到4月中下旬后,气温才逐渐稳定同升,有利于蜂王交尾、分蜂,但此时业已进入春季流蜜盛期。显然,走早育王、多分群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再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秋季大蜜源(千里光、火草)一般在l0月20日前后大流蜜,此前8月下旬-9月上旬只盐肤木有一个短暂的流蜜期,当地5月下旬进入缺蜜期,一直持续到8月下旬,蜂群苦熬度夏后群势衰落,要靠盐肤木花期恢复群势。一些群势较强的蜂群l0月上旬才会发生分蜂,但此时已临近或进人秋季大流蜜期,分群势必会削弱群势,不利于采蜜。所以,秋蜜前走增群、换王的路子也不稳妥。我们曾走访了当地许多有经验的养蜂员,他们都一致认为秋季必须达到十一二框的强群才能取得高产。从内地其它地区报道及有关资料看,也大多是走强群高产的技术路子当然,强群高产并不等于说不考虑蜂群数量,强群高产也要强调适度规模饲养。
从以上分析可见,华南沿海中蜂高产技术以“群多取胜”,而内地则以群强见长”。这两种高产技术路线都是与当地的蜂种特性(群势大小)、气候及蜜源特点相适应的,都有其一定的依据。故上述两类地区的高产技术措施不能强求一律强求,一律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就只会南辕北辙,与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
注:资料源自网络,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在养蜂群,我们能收获什么
养蜂人应融入大自然,将蜂场打造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养蜂人千万不可忽略一块布的作用啦那年,一不小心爱上了养蜂,从此开始了迷茫
明年二十四节气时点及蜂群管理(新手参考)
养蜂人应怎样贮存蜂王
蜂群的快速繁殖的技巧有哪些
桶养中华蜜蜂的过箱详细饲养技术
中蜂与意蜂的区别(养蜂定位及区别管理)
又是一春际,难得一日闲
科学调脾布巢是决定蜂群发展一项重要的手段蜜蜂春繁:单王群双脾开繁布巢及加脾操作蜜蜂春繁:全程精细化,做好春繁管理如何使春繁蜂王扩大子圈子脾
给蜜蜂喂花粉的几种方式及常用配方
蜜蜂复壮:单繁开繁加脾布置(参考)
待春暖花开时,妹子,在天涯一边会想着你!
中蜂春繁:起繁的巢脾布置(图讲)
养蜂复壮:各地开繁起点时间参考
移虫育王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注意的事项及细节
人工移虫育王操作时间衔接一览表
欲使中蜂上规模,人工育王要掌握
人工育王:中蜂王各阶段发育历期与特征
养蜂路上总会有一些人成功,也有一些人失败
人工调控中蜂弱小蜂群复壮措施
养蜂需整合蜂场资源拉动群势促高产
指导、建议、咨询、交流
加或扫描下图
养蜂用具※最新技术相关》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