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里光 > 千里光归经 > 正文 > 正文

柳州,一座即将消失的城市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6 15:00:4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每次下班高峰期开车路过市中心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抱怨几句路又堵又窄,转念回想小时候,偷偷骑着妈妈的凤凰牌单车上街,那时的路,总觉得特宽敞。路两旁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两则还有不少五层的老工房。

转眼又是一年,岁月总是不饶人,年,最后一批90后成年了,00后都已经上高中了,而我们已经开始走在老去的路上。

如今,上个世纪的那些老工房都在岁月斑驳里被拆了,有些东西在时代更迭里弄丢了,有些事情在周周转转里给忘了,柳州啊,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了。

所以接下来,

我想和你聊聊,

那个曾经属于我们的柳州。

那些消失的柳州地标

01柳州铁路局

年11月16日零时起,柳州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正式更名为南宁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结束了全国唯一一个铁路局不在省会城市的历史。

铁路人对于柳局的情怀是难以割舍的。所以当柳州铁路局被宣布南迁后,许多铁路人的内心都激起了千层浪,或是痛心、或是悲愤。不少人甚至申请,至少把柳局的地址留住,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给大家留一个念想。

但是柳局旧址最后没有被留下来。年,柳州铁路局大门拆除。柳局留给大家的最后一丝痕迹,也在挖掘机的声声捣弄下,消失不见了。

02风光一时的双巴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年,双层巴士风潮吹进柳州。柳州当时开辟了一条极为经典的双层车线路——92路。那时候觉得双层公交威武霸气,不少市民都喜欢往二层挤。

它曾带给我们美好

当然也有过尴尬

无论如何,双层巴士的引入都曾给龙城街头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给乘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双层巴士体积过大,行驶缓慢,由于时代发展和道路通行的需要,退伍是必然结果。

年1月9日,29辆新能源高等级公交车投放到36路和92路,替换到年限的常规公交车。双层巴士从此退出柳州历史舞台。

03医院

医院在原址在广场路,现在的步步高和地王国际财富中心附近。

年9月,医院医院医院,同时迁入广场路8号。年10月,医院住院大楼破土动工,年6月建成使用,共有8层。

年柳州市委、市医院整体搬迁到河东新区。

年2月27日,医院正式爆破拆除。随着而后建起的高楼,医院的风采,慢慢消失在人们记忆中。

04人民电影院

年1月11日晚11时许,人民电影院以一场《赤壁》完成了作为电影院的最后使命。

曾经作为柳州最老、最专业的影院之一,人民电影院的拆除,也标志着柳州将迎来全新的高端影院时代。跟着影院一起走的,不止是这些冰冷的砖瓦,还有一部分老柳州的记忆。

05东门沙角

多年以前,东门沙角还有天然沙滩。暑假的时候,很多人来这里游泳,游完在遮阳伞下面躺着来瓶橘子汽水。

06老动物园

小时候,去动物园还没那么远,老动物园就在现在的柳候公园里。老动物园那时候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了,给龙城几代人提供了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它的影子。

由于动物园设施陈旧,笼舍的设置不科学,粪便气味过浓影响周边居民等原因。年7月28日,动物园实行搬迁工作,80种近头(只)动物,全部迁往帽合公园,从此,动物们的踪影也跟着离开了城中心。

07河南桥头天桥

河南桥头的天桥,一定承载了不少柳州人的记忆。它是柳州的第一座天桥,工作了21年,年,根据城市建设需要,拆迁完工。

以前天桥还在的时候,晚上十分热闹。因为位置高,也算是看江景的好地方。人们穿越马路的时候,因为有了这座天桥,方便又安全,拆掉了,实在可惜。

08双马雕像

双马雕像,原先矗立在飞鹅路的三角地带,“斗马”雕像由当时的柳州市双马电扇厂承建,雕塑形象正是“双马电扇”的商标,是柳州人耳熟能详的地标之一。

现在双马电扇已经不存在了,而“斗马”雕像也变成了两匹马齐头并进的样子。

09广西工学院

从年广西工学院在南宁成立,先后经历61年停招、62年停办,随后82年恢复办学,85年迁至柳州办学,年4月18日,广西科技大学成立,广西工学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可以说,广西工学院是在柳州成长起来,名字虽然改了,但老一辈的柳州人还是喜欢叫工学院这个名字。

10佳用超市

从探矿、亨得利二楼的佳用超市逐渐蔓延,及至天天见的大卖场,已经是鼎盛,甚至在金秀等地也能见到佳用的连锁,熟悉的店面设计让人顿感亲切。

被上海联华收购后,同样的超市,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11旧日街道

中山东路(培新路至五角星路口)中间那栋大楼是中山大厦

五角星路口,现在的新华书店大楼位置,左边2层楼房是古旧书店。

中山东路与罗池路交汇路口,左边树丛处是廖磊公馆。

这些落灰的照片和消失的坐标一样

曾经记录了我们的生活

它们是记忆的一部分

也是柳州生活的一部分

那些渐行渐远的乡音

说到柳州人的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穿行在街头巷尾的柳州话了。从前,稍带些泼辣的柳州话随处可闻,就连几岁的小孩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可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近半数的10后都听不懂柳州话,原因是小朋友们从学说话起就用普通话,之后的生活皆被普通话覆盖,导致柳州话在年轻一代中被忽视,而难以传承下去。

说到渐渐被新一代人遗忘的柳州话时,深度妹想到一件事。

同学乡下的外婆一生只说柳州话,同外孙女完全没法聊天,外孙女不会讲柳州话,外婆听不太懂潮流的话题。两代人就有了如此的代沟,这也算是消失的羁绊吧。

后生家——年轻人

茅司——厕所透甲—程度深,好虽—倒霉割马草—捞外快,马五—奏小工的靠拢堆—集中,冲猴—逞强

这些标准的柳州词汇中,有你不懂的吗?

那些被时代遗忘的技术

小时候,走街串巷的工匠们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磨剪子、修表、修锅、修鞋......如今,这些行当在短短几十年中迅速消失,如今已难觅其踪迹。

我们这一代人对旧手艺活不那么在意,更别说下一辈人了。你还记得那些慢慢消失的老技术吗?

01磨剪子

传统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相比繁华都市,老街古巷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艺的温度。曾经,“磨剪子嘞戗菜刀”这句磨刀匠走街串巷的吆喝,南腔北调,拉着长音,声音忽高忽低回响在耳畔,是几代人的记忆。

02补锅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补锅是门好手艺。以前的生活,都是缝缝补补地过,锅烧出了洞,就找补锅人补一补。如今可就不一样了,物是人非,一口锅坏了再买就是了。

而补锅这门已为历史掩埋的工艺,只能循着流逝的岁月,在叹息中去寻找他那当年的风景了。

03修鞋

生活条件好了,修鞋的人少了,修鞋的摊子也少了。以前一双鞋坏了,去街口找修鞋人几根线准能好,比刚买来的时候还要结实。

现在,经过青云好旺角那里的时候,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修鞋匠,只是需要修鞋的人,已经很少了。

柳州这个工业城市中最不可缺少的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选择的行业。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了,而且就算是修手表,也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了,很少有民间修表作坊了.....以前东西坏了会修,现在东西坏了就换......

那些难得一见的老物件

你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老物件吗。老电视机、冰箱、风扇是不是都在一次次搬家里扔掉了呢?

01柳州人自己的啤酒

八十年代的夏天,家里最常见的啤酒就是鱼峰啤酒了。当年鱼峰啤酒如日中天的时候,漓泉啤酒还只是桂林的一个小牌子。10°鱼峰啤酒在年的时候,还曾获得“中国公认明星啤酒”称号。

至于鱼峰啤酒为什么会消失了?有人说因为竞争力下降的关系,后来把设备和厂都卖给了重庆的山城啤酒。现在柳州几乎被漓泉啤酒占据了。

02稀罕的粮票

粮票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回忆,在那个年代,粮食可是紧缺资源,都得靠粮票来换的。粮票也是稀罕物,要像这样集齐一套可不容易。

建国初期开始使用,一直到九三年才退出历史舞台,粮票也算是见证了人民生活的变迁。

03千里光香皂

你有没有注意过在日化用品店,这些包装复古的香皂。千里光香皂,现在市面上已经难觅踪迹了,但是在以前,它却是个抢手货。

要是不小心被蚊子咬到,起了个小红包,用千里光香皂洗一洗,很快就能止痒,比花露水还管用。

04老式永久牌自行车

这就是小时候最常见的二八大杠啦,图中的这车到现在已有39年历史,如今骑起来依旧威武生风。不过现在大家出门都用市民单车,学生们会选择一些山地车,二八大杠再上路怕是稀罕得很。

05都乐冰箱

柳州市冷柜厂,看起来就是好有年代感的名字。都乐冰箱应该算是它的明星产品了吧?依稀记得当时的广告语是:“都乐冰箱,天下都乐”。不过现在已经停产许久!连实物照片都难找,只能看看说明书回忆回忆啦!

06双马电扇

很多柳州人家的第一台电扇都是双马牌的,现在看来会觉得特别笨重,但是风向非常稳,外壳保护也做得很好。那时候的东西真的可以用一辈子,用了三十几年还没坏。

那时候大夏天一家人吃午饭,总要把风扇调成“摇头”模式。现在有了空调,反倒怀念起风扇来。

07铁皮文具盒

小时候的文具盒虽然是铁皮的,但总被我们摔得瘪又凹,还常常偷偷用它夹前座女孩的头发。如今这类文具盒渐渐被文具袋取代,市面上见得也不多了。

08灯花牌床单

上世纪九十年代,床单厂在柳侯公园旁开起了全市第一家“灯花”专卖店,售卖包括床单、毛巾被、床品套件等在内的系列产品。值得高兴的是,灯花牌床单,现在依旧在盛产,老牌的情怀还能延续。

许许多多的老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柳州人的记忆,漫漫人生路,即便有些东西已经消失,但记忆的一角永远为他们留着空白。

那些记忆里失传的美食

总有些美食,是你的独家记忆,你有没有一款味道,再也尝不到却让你魂牵梦绕?

柳州的传统小吃,精工细作,对做工和食材要求高,制作工艺繁琐。时至今日,有许多淹没在时代里,再难见其“真身”,索性用“失传”二字概而括之。

01烤豆腐

一盆炉火,自己酿的豆腐块,一毛一块,一边烤一边蘸盐和辣椒粉吃。对了,这个讲的就是比较特色的烤豆腐,原来在五菱公园门口,一溜摆了三四摊,经常见学生仔揣着2块钱吃个够,真的是很好塞牙缝的东西。

02碗糕、发糕、马拉糕

这三种食物一般都出现在一个摊点,以前常见一个带玻璃的小推车推出来卖,但是现在已经是很少见的街边食物。发糕很容易填饱肚子,马拉糕味道很甜,以前小时候,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味道,现在有时候会莫名的想吃。

03芙蓉酥

芙蓉酥在街头可以说是绝迹了。早年在东门附近还有流动摊点,一块钱一个,味道非常好,后来由于市容整顿,就再也没有寻觅到它的踪迹。好在有些饭店把它加入菜单,将这份味道保存了下来。但是由一道特色小吃,变成了一道饭店里的菜,韵味总是少了些。

04肉花卷

现在的花卷,基本上都是素的葱花花卷。肉花卷你吃过吗?

肉花卷做的时候卷一层,就刷一层肉,很有嚼头。最后一次见到肉花卷,是在三桥头海关旁边的一家粉店里面,前两年那的门面被拆了。肉花卷也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05香煎萝卜糕

香煎萝卜糕初见是在青云,一个慈祥爱笑的奶奶,把萝卜糕一摞摞的摆好,你要的时候,加入碎花生、香葱和一些杂七杂八的料,铁板上一煎,翻炒几下就盛盘上桌了。萝卜糕又香又软,各种调料不停地在挑逗你的味蕾。

最后一次见,是青云改造完以后,奶奶的店在二楼。她说,快要夏天了,现在上来吃东西的人太少,萝卜糕容易臭,准备不做了,然后柳州一个原来很有希望的美食从此消失……

以前的生活很慢,家里有台电视,就算暴发户了。家具中的柜子,必须要配上镜子才够面儿。那时过年,全家人会忙前忙后的张罗,吃完饭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如今的生活,不能再那样过了,时代会抛弃与科技高速格格不入的东西。但那些老旧的慢生活,那些消失的地标,老物件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泛黄的照片,提醒着我们过去的美好。

那时候日色很慢,天很蓝,堵车、雾霾、水污染都是没有的事。那时候人也简单诚恳,说一句,是一句,邻里街坊像是一家人,现在远亲也就过年吃个饭。那些过去的日子消失在时代的更迭里,被新的生活慢慢代替。

柳州,就在这场更迭里不断“消失”,但与此同时,它也在重新生长。

-END-

深度柳州原创编辑

商务合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gj/7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千里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