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里光 > 千里光炮制 > 正文 > 正文

中秋节的思念齐鲁壹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2/17 10:05:23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陈玉玲

伴着秋风,抬头望向那轮圆月,便知中秋已至。与家人团聚的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离乡背井的人们只能望月兴叹,思念远方的亲人。文人墨客更是寄情于中秋月,写下无数中秋节的诗句以抒发心中的思念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漫长的中秋夜尽管有月圆美景,团圆之夜没有亲人的相伴共赏也只是徒增伤感,只能在清冷的月光下,想着家中的人和事,和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夜晚,我望着逐渐丰盈的天空上那轮似圆盘的明月,无限的情思涌上心头,既有喜悦、祥和之情,也有凄婉、惆怅之愫。

记得小时候我们姐妹兄弟特别盼望中秋节的到来,不是因为那一天的明月最圆、最亮、最美丽,而是在那一天我们可以吃到和月亮一样圆的月饼,真是垂涎欲滴。那时的月饼是那样的好吃,感觉是那样的香甜,仿佛从嘴里一直香到心里。

在那个经济拮据的年代,平时是很少能吃到月饼,即使在八月节那天,往往也仅能吃到一小块月饼。那时我家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以外,我们还能吃上一顿妈妈亲手包的饺子。我们姊妹兄弟四人每人相隔三四岁,吃饭的时候,我们围坐在长方形的饭桌上,就像屋檐下营巢里的雏燕等着燕妈妈喂食一样。

当母亲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时,我和二哥最心急,不等母亲给我们夹,自己就伸出小手去拿。由于刚出锅的饺子太烫,我们往往刚拿起来,就烫得忍受不了,不得已又扔下,嘴里还发出嘘嘘声。大姐笑吟吟地说:“馋猫,别急,太热,等晾一下,姐姐给你们夹”。等爸妈也上桌后,一家六口吃饺子的情景,真是其乐融融,让我终生难忘。

时光荏苒,月圆月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中秋佳节都不会能永远地团圆。记得我随老公一起调往异地工作时,那是离开家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不知为什么,此时望着窗外的月光,我的心里却陡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怅惋,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有了思乡之情。当时自己特别牵挂在家的父母,我想那年的中秋节,家里一定会寂寞冷清很多,因姐姐和哥哥们也已经各自成家,家里只剩下了父母两人。后来“十一”放假回家,家里居然还留着几块月饼,爸妈担心我在异地没吃到月饼。当我吃着月饼时,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暖意,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我们现在过中秋节时,我发现女儿对月饼不是十分感兴趣,大概是因为她平日里时时可以吃到月饼的缘故吧。在中秋节那天,需要反复催促她,才勉强吃上一小块。不单是女儿,我也感觉如今精美的月饼却没有小时候的月饼那么好吃了。大概是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今非昔比,如今我们天天吃的都是细粮,几乎顿顿菜里都有肉。时光不能倒流,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一切逝去的光阴也成了永恒的回忆。可惜女儿这一代人永远体会不到我当年对于中秋节的渴望心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以后的经年里,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共同享受佳节的时光越来越少,我们的年龄也一天天增长,父母也一年年的在花开花落中逐渐老去,团圆的中秋佳节也成为一种奢望。

人要懂得学会珍惜曾经的拥有,善待亲人,才能让自己的幸福长久些。几年前父母相继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也成了我永久的伤痛。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凝望着父母的照片,心痛又在滋生、蔓延,父母的音容笑貌依然是那么的清晰,恍如昨日。我想念您们--爸爸妈妈!今夜您们在哪里呀?为何一朝相隔就成了永远的别离?泪眼朦胧中,仿佛父母不曾离去就在我们身边,我多想再看您们一眼,多想再听听您们叫女儿一声乳名,但是这已成为奢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时常会在睡梦中与父母相聚在一起,多么令人欢乐,可是梦醒之时,却又那么凄凉、伤感。

如今女儿已经长大在异国他乡就业定居,也要在那里独自过中秋了。我和爱人反复提醒她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女儿说会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她反而提醒我们多注意身体,特别牵挂一年一年变老的我们。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真是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女儿还年轻,并未能深刻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深深的思念,无论孩子多大、身在何处,永远都是父母心中的牵挂。

历代诗人写下的咏月名句,不胜枚举,让人感叹不已。唐代诗人李白诗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时,让我想起故乡明亮的圆月,想起九泉之下的父母亲,想起与家人分离的那些岁月,想起那份思念的苦涩,在想念中度过的中秋节,将永远成为我最难忘的回忆,也更加期待珍惜合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作者简介:陈玉玲,曾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泗水、邹城、兖州支行,爱好阅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诗歌、散文作品曾被《山东金融文学》《齐鲁文坛》《齐鲁壹点》《爱传递家园》《今日头条》《税收文艺》《中国诗歌网》《腾讯新闻》《双馨文苑》《都市头条》等平台采用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pz/1156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千里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