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这个品种的名字很复杂,没有主名。因各地的习惯称谓不同,因此,在全国的炮制规范中,就有不同的名字。用名最多的是“白英”,其次是“白毛藤”,最少的是“蜀羊泉”。当然,有的炮制规范在一个名字后加括弧,备注了另一个名称,比如《福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白英(白毛藤)、年版:白英(白毛藤)。
在《中药大辞典》及《中华本草》中收载的主名均为“白毛藤”,白英和蜀羊泉是其别名。《中药大辞典》中收列的还有: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纲目拾遗》),望冬红、酸尖菜(《植物名实图考》),排风藤(《分类草药性》),土防风、耳坠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福建民间草药》),毛风藤(《江西民间草药》),毛老人(《江西中药》),红道士、毛和尚(《浙江民间草药》),野猫耳朵(《四川中药志》),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闽东本草》)等。
在各地的标准中,以“白英”为名的炮制规范有:《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河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摘要)》年版;《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黑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福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白英(白毛藤))等。
以“蜀羊泉”为名的炮制规范有:《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等。不过《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收载的“蜀羊泉”为茄科植物青杞的干燥地上部分。
以“白毛藤”为名的炮制规范有:《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等。不过,浙江炮制规范的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干燥全草,福建炮制规范备注了白毛藤之名。
下面附《中药大辞典》中关于“白毛藤”的收载内容:
白毛藤
《百草镜》
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一般于5~6月或9~11月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
多年生蔓性半灌木。茎长达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具细毛。叶互生;上部的叶多作戟状3裂或羽状多裂;下部的叶长方形或卵状长方形,基部心脏形,先端尖,全缘,长4~9厘米,阔2~5厘米,上面鲜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有细毛散生,沿叶脉较密;叶柄长2~3.5厘米,有细毛。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侧生与叶对生;枝梗、花柄及花均密被长柔毛,花柄细长;花萼漏斗形,萼片5,卵形;花冠白色,裂片5,自基部向下反折,长5~6毫米,卵状或长方状披针形,顶端尖;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口,花丝短而扁。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半球形。浆果卵形成球形,初绿色,后变红色至黑色,直径6~10毫米。种子白色,扁圆。花期9~10月。果期11月。
野生于路边、山野或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干燥的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毫米,外表黄绿色至暗棕色,密被灰白色的毛茸,在较粗的茎上,毛茸极少或无,具纵皱纹,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中央形成空洞。叶皱缩卷曲,密被毛茸,叶柄长约1~2厘米。有的带有淡黄色至暗红色的果实。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
下面为《中华本草》中关于“白毛藤”的收载内容:
1.《百草镜》。
2.《尔雅》郭璞注:今江东有鬼目草,茎似葛,叶员而毛,子如耳珰也,赤色丛生。
3.《别录》:白英、生益州山谷。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4.《唐本草》:白英,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桠,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东人谓之白草。
5.《纲目》:白英,俗名排风子是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小白花,子如龙葵子,熟时紫赤色。《吴志》云:孙
苻、彀菜、鬼目草、白草、白幕、排风、排风草、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风、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见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稍、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蜀羊泉、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lyratumThunb.[S.dulcamaraL.var.Lyratum(Thunb.)Sieb.Et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m阴湿的路边、山坡、竹林下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附百科:青杞
青杞(原变种)青杞
直立草本或灌木状,茎具棱角,被白色具节弯卷的短柔毛至近于无毛。叶互生,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通常7裂,有时5-6裂或上部的近全缘,裂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全缘或具尖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在中脉,侧脉及边缘上较密;叶柄长约1-2厘米,被有与茎相似的毛被。
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生,总花梗长约1-2.5厘米,具微柔毛或近无毛,花梗纤细,长5-8毫米,近无,毛,基部具关节;萼小,杯状,直径约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5裂,萼齿三角形,长不到1毫米;花冠青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1毫米,冠檐长约7毫米,先端深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5毫米,开放时常向外反折;花丝长不及1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约4毫米,顶孔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1.5毫米,花柱丝状,长约7毫米,柱头头状,绿色。
浆果近球状,熟时红色,直径约8毫米;种子扁圆形,径约2-3毫米。花期夏秋间,果熟期秋末冬初。
卵果青杞(变种)
本变种与青杞的区别在于果为卵形。叶3-5裂或近全缘。
单叶青杞(变种)
本变种与青杞的区别在于叶不羽状分裂,少数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
茄子蒿
本变种与青杞的区别在于植株全部(花除外)密被不等长透明而伸张的腺毛;叶一般较小。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各地所用的“白英”、“白毛藤”或者“蜀羊泉”,其来源均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地上部分或全草,“白英”为植物名,“白毛藤”或“蜀羊泉”是药材名或者商品名。而唯有《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等。不过《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收载的“蜀羊泉”为茄科植物青杞的干燥地上部分。也不知道青杞和白英的区别如何。大多数地区或者业者,大都以蜀羊泉为白英的别名。或者其它地区对白英和青杞不分,统称为白英吧!从百科上看,其区别还是蛮大的!
另附年版《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白毛藤:
下图或为白毛藤(源于网络)
附《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的白英:
附《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年版的蜀羊泉:
下图为青杞(蜀羊泉)植物
关于它们的性能归经主治类似,细节烦参考上面自行比较。
传承中医药文化,坚守中医药品德,弘扬中医药精神,开拓中医药未来,需要你我他,需要在中医药领域耕耘的每一位志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pz/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