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里光 > 千里光性味 > 正文 > 正文

第四章医理分析第六节关于牛皮癣及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9 16:51:21

第六节关于牛皮癣及其它皮肤问题探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牛皮癣一病可能令请多医生棘手,其治疗方法诸多,选药各异,思路不一,然其疗效可能不尽如人意。然合于阴阳大旨,自然有可解之法。人之阴阳亦天地之阴阳,天地之阴阳亦即万物之阴阳,其理贯通。参古圣先贤之理,将此病,也包括皮肤诸疾,大肠诸病以图示之。解图之前先说明几个同题,以便同行和中医爱好者更加明了。第一,天覆地载,积阳为天,天在上为阳,人之皮肤肺所主,居于人体表面为阳,阳在外、阴之使也。第二、人之骨(骨由肾主)属于人体内部为阴,阴在内,阳之守也。故而肾与皮肤有着重要的关系,因为它们一者在内一者在外,相互依存组成一对阴阳。此一对阴阳之气合抱流转。一者有疾,一者将病,或同时发病。上图包括几个问题:①“五体”之中直接涉及皮和骨。②此病直接涉及的脏腑为肺和肾。③此病的中医病理为瘀。④此病的发展与春秋两个季节及肝肺二脏关系密切。⑤由以上问题得出的三种病机。⑥真阴藏于阳(皮)内,真阳藏于阴(骨)内。理解了以上六个问题,此病甚至其它皮肤及大肠问题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框架。下面我们逐一来说明以上六个问题。牛皮癣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及背部等部位,且男性多于女性。在季节上表现为春冬两季容易复发或加重,而秋季多缓解。结合以上临床表现。我们来分析以上六个问题。第一,牛皮癣,包括其它皮肤诸疾,表现为皮肤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有银白色鳞屑。在中医“五体”中我们能看到的是“皮病”然而同一对阴阳相守相合,从整体不难看还最深层处与皮相对应的骨也可能“有恙”,此“有恙”可以从最后臭型病例中特加解释。第二,肺主皮毛,肾主骨,皮毛为患,当责之于肺,然肺气之感衰与肾之收纳关系为密切,在此简短阐述,以便中医爱好者更好理解。肺主气,司呼吸,肾纳气收藏,肾气充盛则肺气自足,肺气充盛则肾气自足,二脏气机流转则身轻体健。第三,由临床表现可以看出,皮肤表现为丘疹、红斑,很多病情严重患者会在皮肤发面出现大量“血络”。脉中多有不畅。此皆为瘀滞为患,因此治疗此病需解决瘀滞问题。第四,此病春冬两季(冬季在第五中阐述)易发或加重。而秋季多缓解。因为春天为肝木之气升发旺盛之季,对于人体而言,此时气机由内向外面出达皮毛,此时体内的瘀会随着气机的升发达表,故而多出现红斑加重脱屑明显的症状。同理当人体大怒或其它造成肝气升发太过的情志出现时亦会影响人体气机异常,造成病情加重。因此,此病在调理过程中亦要养心宁神,或用药时佐以理气调志之品。此病秋天时会缓解,原因在于:秋天天气肃降,草木凋落,人体之气机亦由表向里收藏,其红斑和丘疹亦如此,会随着气机的入里而向深层收敛,故而秋季此病缓解。如能抓住秋季气机收敛之机加以降肺之药,佐以清理大肠(肺与大肠相表理,大肠之气降则肺气降)之品使肃降之浊气随大便排出,则疗效更佳。秋季确为此病的治疗时机。然用肃降肺气之药亦可人为造出一种“秋季气机”使肺气肃降归于大肠,佐以通导之药而使病邪随大便而出。第五,关于真阴真阳问题,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被提炼并运用。真阴真阳为运行不息的事物之生命,通俗来讲即为藏于阳中,不能被阳所消耗之因为真阴;伏于阴内,不能被阴所消灭之阳为真阳。真阴真阳幻灭则事物调亡。例如,动物之皮在外,为阳,其皮阳气充盛健康以卫全身,其内含有真阴,此真阴为补血养阴之上品,故而古代先知以驴皮熬制阿胶以滋真阴养血脉。同理,其它动植物之皮亦有养真阴之功。再如骨居躯体深层为阴,然阴中所藏之阳为能量充盛之精华,用骨以补真阳古已有之,如虎骨,其补肾壮阳之效佳。同理,地球之真明藏于包绕地球外围的臭氧之中,真阳藏于地壳之内炙热的岩浆中。此病病在皮肤,为真阴所居之处,且冬季加重或复发。冬季为阴精藏养,真水匮乏之季,从临床来看,此类病患多为阴亏精耗之人,养真阴亦为治疗之重点。第六,牛皮癣及其它皮肤病,病机复杂,涉及脏腑很多。然从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三种重要病机和治疗的着手点。瘀滞的结果必须用药处理。其出路有二,一者用药上可从皮透表,二者可佐降大肠之药,通过下焦排出。病机一,皮病,肺中有邪,真阴亏损。病机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不降,肝气升发太过。病机三、肾精亏损、浊气不降。此病在分析诊断和治疗中应四诊合参,找出疾病的主要病机重点,用药治疗。调畅情志,全面考虑,运用补真阴,降肺气,益精养阴通调疏导化瘀之法可见成效。典型病例一患者李某,男,45岁,年4月初诊。自述20年前结婚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疹,表面有白色皮屑脱落,在后头、背部、四肢外侧尤其明显,春冬两季易复发,秋季有所缓解。十多年来多方求医不效。舌淡苔薄,双脉整体紧硬稍沉,左寸有硬点,右寸稍弱。诊断:牛皮癣(真阴不足,瘀血阻络)治法:活血化瘀养阴降肺通肠。处方:逐瘀养阴汤加减。红花20g丹参30g丹皮20g地骨皮20g补骨脂20g黄精20g麦冬20g生地10g生龟板10g枇杷叶50g百部10g红藤40g麻黄2g肉桂5g5付,一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分服。其中前两味以化瘀行血为主,后七味以养阴填精为主,再后三味以肃降肺与大肠为主,麻黄助肺升发以防降得太过,亦是给邪从皮而走之出路,大队养阴药中伍以肉桂以防滋腻寒凉太过,亦是补肾阴阳互求之法。典型病例二痤疮分为两种,一者为痤,二者为疮。临床上以痤居多,溃者为疮其用药用针亦有所不同。凡治一病,须严格辨证论治,不可见病下药。虽有病因之不同,然病机基本相似,治疗上又有法可循。患者王芬,女,29岁年10月21日,因面部痤疮前来就诊。面部经常成批长出痤疮,一批下去一批又来,以月经前期最为明显。月经前腰腹不适,时有痛经,平时恶寒,二便问题调。舌淡,苔稍白,左脉来势盛,右脉紧张度高。诊断:痤疮(肾阳亏损)。治法:温脾暖肾,降肺强心,清解湿邪为主。处方:制附子15g厚肉桂10g干姜3g批把叶35g麻黄3g丹参30g银杏叶15g黄苓3g黄柏1g虎杖15g皂刺30g蚕沙20g徐长卿10g5付水煎ml,一日一剂早晚饭后分服。五天后痤疮减轻、原方再加川贝10g牡蛎20g松节10g千里光20g生白术40g小茴香10g再按原服法继续服五付。服后嘱患者每天煎取药渣泡脚1小时,5付后诸症减轻后调整为:枇粑叶30g黄芪5g白术40g红花5g徐长卿10g艾叶20g苦参5g石菖蒲20g制白附子8g生龙骨30g杏仁5g银杏叶15g猪蹄甲20g鸡失藤15g红藤20g小茴香30g5付煎煮服法同前继续清肠降浊、行血。前方加没药15g、艾叶15g,再服5付,后又加桂枝8g白芷15g而愈。从用药可以看出,患者体内寒重,湿浊之气不能气化而排出,留于体内,上注面部而成痤疮。故治疗上应紧扣病因(寒),守病机(浊)。故而以温暖下焦降浊(通过降肺与大肠)为治疗大法。在治疗中,佐少许麻黄以宣肺,防止降逆太过,以银杏叶,丹参、没药来强心增加血液循环,助浊邪排除运走,以苦参少许、艾叶、麻仁、鸡失藤、红藤来清降肠道下焦之浊,制附子、制白附子、小茴香、艾叶、干姜暖下焦升阳助运、皂刺、蚕沙、虎杖、牡蛎以祛湿浊,黄苓、徐长卿以解毒,患者不久手脚变暖病因解除。此问题调治起来确实需要时间和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没有病人的坚持,很难收到良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xw/929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千里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