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后,油茶树的果子渐渐成熟了。
来到南干渠的这个中午,娭毑把门半掩着。她坐在一堆油茶果之间,不紧不慢地剥壳。自勤劳的婆婆四处摘来油茶果后,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连续了十来天。
娭毑几乎对所有外面采购的食材,都持一种质疑态度。
屋门口的菜畦里,一年四季有着空心菜、豆角、萝卜、大蒜等蔬菜。采摘油茶果)榨油,用她的说法,“自给自足,吃了放心。”这种朴素的想法,让她每天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忙碌。
在提子的故乡,油茶树很少。母亲说,她未出嫁之前,在一个叫杉云山的地方,见过几棵树。但近些年都见不到了。
这一期,正好遇见了油茶树,那就写写吧。
剥籽
下午醒来,已是薄暮。娭毑还在剥油茶籽。提子搬来板凳,一起剥。
这种多为圆形的山茶果,多半一裂为三。也有些只裂开一条很小的口子,娭毑没有手指甲,剥不开,便递给提子。
[筛子里,待剥壳的油茶果]
一分为三裂开的蒴果,里面多半是四颗种子,果瓣状或圆形,呈黄褐色,也有黑色的。
[娭毑掌心里的油茶果。][一裂为三的油茶果。]
“最多的会有十一颗呢。”娭毑把一个油茶果的籽籽摊在掌心,数给提子看。
过一会,她又说,“你看这颗,好大巴大。”摊在娭毑掌心的油茶籽,因为只有一颗,近乎圆形。
“这是tou籽籽,就是一粒,圆的。”提子不明白是哪个“tou”(念四声)。娭毑写下来,原来是个“秃”字。
“今年油茶籽都不大,秃籽籽还比较多。”婆婆在一旁说。“以前摘了一颗,有苹果大。我还不敢摘,怕摘错了。”
油茶果大小不一,里面的籽籽多少、大小均不一。最少的。只有一颗,应该是尚未长成,便被打落下来了。
[油茶果内,油茶籽黝黑,呈果瓣状。]
完全成熟的油茶果,壳会自然裂开,里面的籽籽就会落下来。没有裂开的果子,放在太阳下晒个半天,也会陆续裂开。这几天天未晴,又怕果子变坏,娭毑便日以继夜地剥果子,十分辛苦。
[枯坐剥籽,娭毑掌心里的油茶籽。]
“工作辛苦要多休息……”
“到时候带些茶油去给你爸妈……”
几个人在共事中,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不聊的时候,安心剥油茶籽,各自神游,想着自己的事。
多半情况下,生活过得过于精致,容易陷入做作矫情。过得粗砺一些,倒不失本真自然。提子喜欢这种与亲友共事的感觉。在这些琐碎的家常交流中,任时间与感情流淌。
寻花
娭毑在娘家时,就自己种油茶树。嫁过来后,在南干渠两侧,又种了一些油茶树。婆婆懂得提子的心思,第二天晨起,带她去看树。
屋后便是南干渠,沿岸长满乌桕树、野南瓜(算盘子)等树。矮处,由青转黄的狗尾草在风中招摇,黄色的千里光一地的明媚,也有络石藤、蛇葡萄等藤蔓。小雨过后,草木上缀着小水珠,清新得很。
隔三五米,轻而易举便会发现一株油茶树,三五米高的树,树干呈红褐色,挂着一树的花,白花黄蕊。婆婆往树枝间一钻,顺手一扯,青色的油茶果便下来了。[油茶花]
这些果子,自然掉落的很少。平日里外出摘果子时,婆婆带个铁钩子去,摘不到的,便爬树。家里那些果子,婆婆摘了三天,上午去了,下午又去。“现在过了霜降,应该可以捡一些了。”婆婆的姐妹几个,都很能干,做事手脚利索。她们对“劳有所获”的理解,都在行动中呈现了。
提子这才发现,油茶树不仅在十月花开正盛,而且,居然花果同枝。
油茶树的花,是白色的。有意思的是,很多花都长在叶片的背面。有些花开得过了,花瓣微卷,有些黄败感了。落在地面上,并不好看。
[十月下旬,油茶树上,花果同枝。]
[散落在地上的油茶花。]
[花瓣落在棕榈叶上。]
油茶的花朵,不能自花授粉,只能借助虫媒传粉。
有种说法是这样的:油茶树的花,花粉中的生物碱和寡糖对蜜蜂有毒害作用,容易导致蜜蜂死亡。油茶树的结果率,所以很低。但尽管如此,湖南一带的土蜂子倒是很适应,每年到了寒露与霜降时分,仍有大量油茶果供人们采摘。
油茶树的花期是较长的,从这年十月,一直会延续到次年三月。“到了三月,有那种嫩嫩的茶片片可以吃,甜甜的,涩涩的。”说到次年的春季,娭毑就很兴奋。
[油茶树上,少见的彩色叶片。]
途中遇见的草木太多了。竹叶花椒的果子暗红一片,熟透的,便露出黑色的圆籽来。提子走走停停,成了提子慢慢。
“我就知道喊你出来,走不动。”婆婆走在前面,不得不走几步就停下来等她。
遇见花开得好的,她就立马喊:“我就知道你会拍这个。这个好看,快来拍。”
更多的,是这样子的话语。
“快来喽快来喽!”
“出来要整半天,哎呀。”
……
路人见了,问:“你们这是在干嘛?”
“我家媳妇,说要来拍照呢。”婆婆回答。提子觉得不好意思,她倒一点也不觉得。
返回的途中,遇见了正伯伯。他家种了四五十棵油茶树,但在几天前,他趁着天晴,把果子摘完了。提子没有停留。
[茶树,嫩叶可作茶。]
回来的路上,遇见了几棵茶树。茶树与油茶树同属于茶科茶属,花的形状相当,但叶片的质感与锯齿,有细微的区别——油茶叶片革质,稍硬,茶树叶软一些。
山茶家族的三巨头是——茶、山茶和油茶。山茶,多半便是人们在春季遇见的茶花树了。两周前,提子就在和平公园进门的罗汉松桩景旁,发现了一棵茶树与山茶树的结合树种。
也有很多人把油茶树与桐油树混为一谈。两年前,在邵东县灵官殿,一个近乎隔绝的小山村里。十月,仍在开花。提子无知,一直以为这是与樱花十月开一样,反季节开花。今年八月,提子在隐山脚下,遇见了一棵树,果子很像茶油子。如今细想,才意识到,那两棵树,都是油桐树。
“我们总算有收获呀!”回家看照片,婆婆说。
[油桐树的花.。年10月,邵东县灵官殿。]
[油桐,俗称桐油树、三年桐。大戟科油桐属。]
[油桐树的果子。湘潭县排头乡隐山。年8月。]
[左为油茶,右为茶树]
[摊晒一地的油茶果。]
榨油
油茶果榨出来的,就是茶油。娭毑和婆婆辛苦忙碌,为的是这份放心油。从九月开花到次年结果,茶油历经十三个月的寒暑风霜,早已褪尽火气,从而属于凉性,与花生油等热性油区别开来。
油茶树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高,降脂降压、预防中风很管用,种植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在石潭镇林业站工作的朋友告诉提子,相对射埠、中路铺、谭家山、云湖桥一带,石潭的油茶种植是很少的。而“油茶之乡”的美誉,就落在了射埠镇身上。整个湘潭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可见面积是很大的。
相比之下,婆婆执意说石潭一带种植了不少油茶树,她指的是白托附近。应该算是较小的面积了。[盛满箩筐的山茶籽。]
在石潭一带,以前这种油茶加工作坊很多,现在少了,人们不得不赶往很远的地方。
娭毑说,剥好的油茶种子,风干或晒干后,放在手里掂一掂,种子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后,碾碎蒸熟,就可以用来榨油了。“把蒸好的油茶籽粉末做成茶饼,再挤压,油就出来了。”[纯正的茶油。]
这是茶树油的传统制作方法,在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有记载。如今机械碾碎油茶籽,替代了手工。一斤茶籽,大约能榨三四两油。不太好的茶籽,只能榨二两油。
物尽其用,油茶籽通身都被人们利用起来。爷爷说,油茶籽的壳,用来烧火,烤脚用,最好了。
[油茶果的壳,可作柴烧。]
榨完茶油,余下来的茶枯,通常被压成茶籽饼。某次下乡采访,提子遇见一辆三轮车,拖着一车的茶枯饼。
婆婆说,茶枯,用来种菜,很少生虫子,也可以用来洗衣服、洗头发。“以前别人榨油,都会留。现在留的人少了。”见提子问,她又说,“你要呀,那我下次留一点。”
采摘油茶果,剥籽晾晒,在朴素的劳作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便是提子眼中的油茶树了。
年10月28日14:48:53于莲城·隐晖室
PS:
1、娭毑为湘潭方言,“奶奶”的意思,读音为“aijie”。
2、文中的“油茶果”,娭毑叫“油茶籽”“山茶籽”,婆婆称“山油茶籽”。图片中所注“山油茶”,均为“油茶”。
提子姑娘多识草木之名,每周六的约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liguanga.com/qlgxw/9299.html